这瓶精酿

fpc贴片工艺流程详细说明?

151 2024-01-28 08:58 admin

一、fpc贴片工艺流程详细说明?

FPC又称柔性电路板,FPC的PCBA组装焊接流程与硬性电路板的组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FPC板子的硬度不够,较柔软,如果不使用专用载板,就无法完成固定和传输,也就无法完成印刷、贴片、过炉等基本SMT工序。

一.FPC的预处理

FPC板子较柔软,出厂时一般不是真空包装,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需在SMT投线前作预烘烤处理,将水分缓慢强行排出。否则,在回流焊接的高温冲击下,FPC吸收的水分快速气化变成水蒸气突出FPC,易造成FPC分层、起泡等不良。

预烘烤条件一般为温度80-100℃时间4-8小时,特殊情况下,可以将温度调高至125℃以上,但需相应缩短烘烤时间。烘烤前,一定要先作小样试验,以确定FPC是否可以承受设定的烘烤温度,也可以向FPC制造商咨询合适的烘烤条件。烘烤时,FPC堆叠不能太多,10-20PNL比较合适,有些FPC制造商会在每PNL之间放一张纸片进行隔离,需确认这张隔离用的纸片是否能承受设定的烘烤温度,如果不能需将隔离纸片抽掉以后,再进行烘烤。烘烤后的FPC应该没有明显的变色、变形、起翘等不良,需由IPQC抽检合格后才能投线。

二.专用载板的制作

根据电路板的CAD文件,读取FPC的孔定位数据,来制造高精度FPC定位模板和专用载板,使定位模板上定位销的直径和载板上的定位孔、FPC上定位孔的孔径相匹配。很多FPC因为要保护部分线路或是设计上的原因并不是同一个厚度的,有的地方厚而有的地方要薄点,有的还有加强金属板,所以载板和FPC的结合处需要按实际情况进行加工打磨挖槽的,作用是在印刷和贴装时保证FPC是平整的。载板的材质要求轻薄、高强度、吸热少、散热快,且经过多次热冲击后翘曲变形小。常用的载板材料有合成石、铝板、硅胶板、特种耐高温磁化钢板等。

三.生产过程

我们在这里以普通载板为例详述FPC的SMT要点,使用硅胶板或磁性治具时,FPC的固定要方便很多,不需要使用胶带,而印刷、贴片、焊接等工序的工艺要点是一样的。

FPC的固定

在进行SMT之前,首先需要将FPC精确固定在载板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FPC固定在载板上以后,到进行印刷、贴装和焊接之间的存放时间越短越好。载板有带定位销和不带定位销两种。不带定位销的载板,需与带定位销的定位模板配套使用,先将载板套在模板的定位销上,使定位销通过载板上的定位孔露出来,将FPC一片一片套在露出的定位销上,再用胶带固定,然后让载板与FPC定位模板分离,进行印刷、贴片和焊接。带定位销的载板上已经固定有长约1.5mm的弹簧定位销若干个,可以将FPC一片一片直接套在载板的弹簧定位销上,再用胶带固定。在印刷工序,弹簧定位销可以完全被钢网压入载板内,不会影响印刷效果。

方法一(单面胶带固定):用薄型耐高温单面胶带将 FPC 四边固定在载板上,不让 FPC 有偏移和起翘,胶带粘度应适中,回流焊后必须易剥离,且在FPC上无残留胶剂。如果使用自动胶带机,能快速切好长短一致的胶带,可以显著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避免浪费。

方法二(双面胶带固定):先用耐高温双面胶带贴在载板上,效果与硅胶板一样,再将 FPC 粘贴到载板,要特别注意胶带粘度不能太高,否则回流焊后剥离时,很容易造成FPC撕裂。在反复多次过炉以后,双面胶带的粘度会逐步变低,粘度低到无法可靠固定FPC时必须立即更换。此工位是防止FPC脏污的重点工位,需要戴手指套作业。载板重复使用前,需作适当清理,可以用无纺布蘸清洗剂擦洗,也可以使用防静电粘尘滚筒,以除去表面灰尘、锡珠等异物。取放FPC时切忌太用力,FPC较脆弱,容易产生折痕和断裂。

FPC的锡膏印刷

FPC对焊锡膏的成分没有很特别的要求,锡球颗粒的大小和金属含量等以FPC上有没有细间距IC为准,但 FPC对焊锡膏的印刷性能要求较高,焊锡膏应具有优良的触变性,焊锡膏应该能够很容易印刷脱模并且能牢固 地附着在FPC表面,不会出现脱模不良阻塞钢网漏孔或印刷后产生塌陷等不良。

因为载板上装载FPC,FPC上有定位用的耐高温胶带,使其平面不一致,所以FPC的印刷面不可能象PCB那 样平整和厚度硬度一致,所以不宜采用金属刮刀,而应采用硬度在80-90度的聚胺酯型刮刀。 锡膏印刷机最好带有光学定位系统,否则对印刷质量会有较大影响,FPC虽然固定在载板上,但是FPC与载 板之间总会产生一些微小的间隙,这是与PCB硬板最大的区别,因此设备参数的设定对印刷效果也会产生较大 影响。

印刷工位也是防止FPC脏污的重点工位,需要戴手指套作业,同时要保持工位的清洁,勤擦钢网,防止焊 锡膏污染FPC的金手指和镀金按键。

FPC的贴片

根据产品的特性、元件数量和贴片效率,采用中、高速贴片机进行贴装均可。由于每片FPC上都有定位用 的光学MARK标记,所以在FPC上进行SMD贴装与在PCB上进行贴装区别不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FPC被固 定在载板上,但是其表面也不可能像PCB硬板一样平整,FPC与载板之间肯定会存在局部空隙,所以,吸嘴下 降高度、吹气压力等需精确设定,吸嘴移动速度需降低。同时,FPC 以联板居多,FPC 的成品率又相对偏低, 所以整PNL中含部分不良PCS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贴片机具备BAD MARK识别功能,否则,在生产这类非整 PNL都是好板的情况下,生产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FPC的回流焊

应采用强制性热风对流红外回流焊炉,这样FPC上的温度能较均匀地变化,减少焊接不良的产生。如果是 使用单面胶带的,因为只能固定FPC的四边,中间部分因在热风状态下变形,焊盘容易形成倾斜,熔锡(高温 下的液态锡)会流动而产生空焊、连焊、锡珠,使制程不良率较高。

1)温度曲线测试方法

由于载板的吸热性不同,FPC上元件种类的不同,它们在回流焊过程中受热后温度上升的速度不同,吸收 的热量也不同,因此仔细地设置回流焊炉的温度曲线,对焊接质量大有影响。比较稳妥的方法是,根据实际生 产时的载板间隔,在测试板前后各放两块装有FPC的载板,同时在测试载板的FPC上贴装有元件,用高温焊锡 丝将测试温探头焊在测试点上,同时用耐高温胶带将探头导线固定在载板上。注意,耐高温胶带不能将测试点 覆盖住。测试点应选在靠近载板各边的焊点和QFP引脚等处,这样的测试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2)温度曲线的设置

在炉温调试中,因为FPC的均温性不好,所以最好采用升温/保温/回流的温度曲线方式,这样各温区的参 数易于控制一些,另外FPC和元件受热冲击的影响都要小一些。根据经验,最好将炉温调到焊锡膏技术要求值 的下限,回焊炉的风速一般都采用炉子所能采用的最低风速,回焊炉链条稳定性要好,不能有抖动。

FPC的检验、测试和分板

由于载板在炉中吸热,特别是铝质载板,出炉时温度较高,所以最好是在出炉口增加强制冷却风扇,帮助 快速降温。同时,作业员需带隔热手套,以免被高温载板烫伤。从载板上拿取完成焊接的FPC时,用力要均匀, 不能使用蛮力,以免FPC被撕裂或产生折痕。

取下的FPC放在5倍以上放大镜下目视检验,重点检查表面残胶、变色、金手指沾锡、锡珠、IC引脚空焊、连焊等问题。由于FPC表面不可能很平整,使AOI的误判率很高,所以FPC一般不适合作AOI检查,但通过借助专用的测试治具,FPC可以完成ICT、FCT的测试。

由于 FPC 以联板居多,可能在作 ICT、FCT 的测试以前,需要先做分板,虽然使用刀片、剪刀等工具也可以完成分板作业,但是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低下,报废率高。如果是异形FPC的大批量生产,建议制作专门的FPC冲压分板模,进行冲压分割,可以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冲裁出的FPC边缘整齐美观,冲压切板时产生的内应力很低,可以有效避免焊点锡裂。

在PCBA柔性电子的组装焊接过程, FPC的精确定位和固定是重点,固定好坏的关键是制作合适的载板。其次是FPC的预烘烤、印刷、贴片和回流焊。显然FPC的SMT工艺难度要比PCB硬板高很多,所以精确设定工艺参数是必要的,同时,严密的生产制程管理也同样重要,必须保证作业员严格执行SOP上的每一条规定,跟线工程师和IPQC应加强巡检,及时发现产线的异常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将FPC SMT产线的不良率控制在几十个PPM之内。

在PCBA生产过程中,需要依靠很多的机器设备才能将一块板子组装完成,往往一个工厂的机器设备的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制造的能力。

PCBA生产所需要的基本设备有锡膏印刷机、贴片机、回流焊、AOI检测仪、元器件剪脚机、波峰焊、锡炉、洗板机、ICT测试治具、FCT测试治具、老化测试架等,不同规模的PCBA加工厂,所配备的设备会有所不同。

二、啤酒的工艺流程?

1、麦芽粉碎:粉碎前10分钟,加麦芽重量的5%的水湿润麦芽的表面,当麦芽表面无明显水珠时可进行粉碎。将麦芽加入料斗中,开始粉碎,粉碎过程中,随时取样检测麦芽粉碎情况,根据麦芽粉碎的粗细,适当调整磨盘距离和进料量,粗、细粒比例为1:2.5。

2、糊化过程:在糊化锅内加入适量的水(按12°P麦汁计量,约 20Kg水),开蒸汽加热,升温至50℃停止加热。启动糊化锅搅拌,将粉碎好的大米粉(按按12°P麦汁计量,约5Kg)、麦芽粉(按大米粉量的15% 计,约0.75Kg或添加淀粉酶)投入糊化锅,50℃保温20分钟。开蒸汽加热,以每分钟1-1.5℃的速率升温至70℃,保温20分钟。自投料开始起至糊化结束,搅拌自始至终开启,以防止糊锅。

3、糖化过程:启动糖化锅搅拌,将粉碎好的麦芽粉(按12°P麦 汁计量,约12Kg)投入糖化锅,搅拌均匀后,停止搅拌,37℃静止保持20分钟。启动搅拌,打开蒸汽加热,以每分钟1-1.5℃的速率进行升温至 50℃-55℃,停止搅拌,静止保温40分钟进行蛋白分解。蛋白休止结束,启动搅拌,将糊化醪泵入糖化锅内,对醪液加温至65℃,停止搅拌,静止保温70 分钟,进行糖化。

4、升温灭酶:启动搅拌,打开蒸汽加热,以每分钟1-1.5℃的速 率升温至78℃,停止搅拌,静止保温10分钟,等待过滤。

5、过滤过程:启动糖化、过滤搅拌,将糖化醪泵入过滤槽,泵醪 完毕,待糖化醪均匀后停止搅拌,进醪结束,要停止10-15分钟,让其形成自然过滤层。静止时间到后,打开过滤料阀,回流阀,启动过滤泵,使麦汁在过滤槽内回流5-10分钟,注意回流时,泵的流量调整为最大流量的20%-30%。通过视镜观察麦汁清亮后,关闭回流阀,打开至糖化锅的过滤阀,将麦汁泵入糖化锅中,泵的流量开始为最大流量的20%-30%,根据麦汁清亮程度,在逐步调大流量,流量控制应保持滤出麦汁与排出阀流出的麦汁达到平衡。过滤20分钟后,取样测原麦汁浓度。

6、麦汁煮沸:麦汁过滤结束,开大蒸汽阀门,开始煮沸,麦汁沸 腾是开始计时,煮沸时间90分钟,麦汁始终处于沸腾状态;控制沸终麦汁浓度,若在规定时间内浓度为达到要求,可适当延长。麦汁煮沸开过5分钟和沸终前10 分钟,分别添加苦型和香型酒花,加热分别为40g(0.04%)和20g(0.02%)。

7、麦汁旋沉:煮沸结束,关闭蒸汽阀门,打开糖化煮沸锅出料阀 和切线打入阀,同时开启麦汁泵,在糖化锅内打循环10分钟,静止沉淀30分钟,然后进行麦汁冷却。

8、麦汁冷却:经煮沸的麦汁经过预先冷却的到零下6度冰水罐 (乙醇和水为混合介质)通过换热器管件迅速冷却到发酵温度,发酵温度根据商品化酵母的不同有所不一,常用的一般在20℃以下,大部分是范围是9-15℃。

9、添加酵母,打入麦汁:预先向消毒后的管道中快速加入提前活化的酵母,利用泵将冷却到9℃左右的麦汁抽到发酵罐的过程中,向发酵罐中加入酵母。待所有麦汁打入发酵罐后持续通入氧气5分钟左右,让麦汁中溶解足够的氧。

10、发酵:进人发酵罐是麦汁浓度约为9-12°P,前发酵约为4-5天,麦汁的浓度下降至4.5°P左右,无需控制罐内压力,若环境干净,可以敞口发酵。后发酵,主要是无氧发酵,必须保持罐子密封,温度控制在12-15℃,保持发酵7-10天,让其自然升压到0.1kpa左右,当后发酵至无明显的双乙酰味时,发酵结束。

11、结束降温:当发酵结束后,应冷却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1-0.5℃左右的梯度降至2℃左右。降温速度过快,会导致紧挨夹套旁的料液容易结冰,使酵母和一些残渣无法自然沉淀,导致啤酒容易浑浊。

三、啤酒工艺流程?

啤酒的主要生产过程就是: 糖化——发酵——储酒——过滤——包装。 糖化的作用解释起来比较复杂,外行理解不了,简单点说就是把大麦芽和大米等固体原料做成可供酵母发酵的麦汁,并添加酒花。

发酵就是让酵母利用麦汁中的糖类进行无氧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还有各种风味物质,把麦汁变成啤酒。

发酵完成后的啤酒通常还要再低温储存一段时间才进行下一步。

过滤就是把发酵完成后的啤酒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酵母)过滤除去,让啤酒清亮 。

包装就是把过滤好的啤酒包装成成品并杀菌

四、啤酒糖化的工艺流程?

糖化工艺流程

麦芽粉碎

  (1) 检查麦芽。根据糖化工艺配料要求,检查麦芽的品种、数量及质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称量麦芽。根据糖化工艺配料参数要求,准确称量。称量后,把余下麦芽封口后放回原储库存点。

  (3)启动粉碎机。按照《粉碎机的操作规程》 启动粉碎机。

  (4)开始粉麦芽。 粉碎机正常运行后,开始投料粉碎麦芽,粉碎过程中要根据工艺要求检查麦芽的粉碎度,粉碎结束后,让粉碎机继续运转1分钟左右,以保证粉碎机辊间麦芽粉碎干净没有积存后,关闭粉碎机。

  (5)清理环境。把粉碎环境打扫干净,粉碎辅助工具放回原位。

  2、糖化

  (1)设备检查。投料前再检查确认糖化设备、管路、阀门、供水、供汽情况等,一切正常后再投料。

  (2)投料。投料前,糖化锅内按工艺要求加入糖化投料糖化水,并开启糖化搅拌,然后开始向糖化锅内投料,并记录时间。

  (3)蛋白休止。投料结束1分钟再关闭搅拌,并冲洗锅内、外壁的粉尘;调整醪液温度保温,进行蛋白分解,按工艺要求静置,并记录时间。

  (4)糖化。蛋白分解结束,启动搅拌升温,调整至工艺规定糖化温度,静置,按工艺要求时间进行糖化,糖化即将结束前,进行碘检,并记录时间。

  3、麦汁过滤

  (1)设备检查。再次检查确认过滤设备、管路、阀门等一切正常。然后给过滤槽铺底水,特别注意排糟口是否关闭良好。

  (2)醪液泵入过滤槽。开启搅拌,按工艺要求升温至杀酶温度,并将醪液泵入过滤槽,醪液泵入过滤槽完毕,静止,并记录时间。

  (3)麦汁过滤。 麦汁过滤开始前先打回流5-10分钟或至麦汁清澈透明,再将麦汁过滤至暂存槽;待头号麦汁过滤约1/2时,取样测头号麦汁浓度,根据头号麦汁浓度与数量,估算混合麦汁总量,并记录时间。

  (4)洗糟。 当头号麦汁过滤到即将露出糟层时,开始加入洗糟水进行洗糟。洗糟水量、温度、残糖要按工艺要求执行,过滤完毕,停止麦汁泵,并记录时间。

  (5) 排糟。待停止麦汁泵后,打开排污阀排水、排糟,最后用水冲洗干净残存的麦糟,关闭排污阀与排糟口,恢复到待用状态。

  4、麦汁煮沸

  (1)设备检查。再次检查确认煮沸设备、管路、阀门等一切正常。

  (2)麦汁煮沸。设备确认正常完毕后,将麦汁泵入煮沸锅,开始煮沸麦汁,并记录时间,同时按照工艺要求取样测麦汁浓度、添加酒花等,并记录时间。

  5、麦汁回漩

  麦汁煮沸结束,取样测麦汁浓度,泵入漩涡沉淀槽并按照工艺要求时间静止,入槽前需检查漩涡沉淀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6、麦汁冷却

  (1)麦汁泵入冷却系统前,须按操作工艺要求,用高于90℃热水对薄板以及麦汁管路杀菌20分钟,之后才能过麦汁。

  (2)冷却。当薄板温度降到工艺要求的温度时,开启麦汁出口阀、进口阀,并启动麦汁泵,开始进行麦汁冷却;麦汁过料5分钟后开启并控制流量充氧。麦汁冷却过程中,关闭与过料无关的一切阀门,并随时观察麦汁温度,根据温度控制泵速大小与阀门开度。

  (3)麦汁过完,停麦汁泵,关麦汁出口阀,再关冷水泵,冷水出口阀,关闭氧气,并记录时间。

五、炼钢的工艺流程(详细)?

工艺流程: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硅钢。

扩展资料

钢是一种铁碳合金,碳含量在0.0218%至2.11%之间。我们通常称其为钢铁。为了确保其韧性和可塑性,碳含量通常不超过1.7%。除铁和碳外,钢的主要元素是硅,锰,硫和磷。

钢具有非常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它可以用于深加工,例如压制,轧制,冲压和拉伸,其用途非常广泛。不同的用途对钢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对钢的生产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许多重要领域,例如石油,化学工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农业,国防等,都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的钢材,我们的日常生活与钢材密不可分。

六、炼钢的工艺流程(详细)?

炼钢的工艺流程:  

一、加料  加料:向电炉或转炉内加入铁水或废钢等原材料的操作,是炼钢操作的第一步。  

二、造渣  造渣:调整钢、铁生产中熔渣成分、碱度和粘度及其反应能力的操作。目的是通过钢铁高炉  钢铁高炉  渣--金属反应炼出具有所要求成分和温度的金属。例如氧气顶吹转炉造渣和吹氧操作是为了生成有足够流动性和碱度的熔渣,能够向金属液面中传递足够的氧,以便把硫、磷降到计划钢种的上限以下,并使吹氧时喷溅和溢渣的量减至最小。  

三、出渣  出渣:电弧炉炼钢时根据不同冶炼条件和目的在冶炼过程中所采取的放渣或扒渣操作。如用单渣法冶炼时,氧化末期须扒氧化渣;用双渣法造还原渣时,原来的氧化渣必须彻底放出,以防回磷等。  

四、熔池搅拌  熔池搅拌:向金属熔池供应能量,使金属液和熔渣产生运动,以改善冶金反应的动力学条件。熔池搅拌可藉助于气体、机械、电磁感应等方法来实现。  

五、脱磷  减少钢液中含磷量的化学反应。磷是钢中有害杂质之一。含磷较多的钢,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使用时,容易脆裂,称为"冷脆"。钢中含碳越高,磷引起的脆性越严重。一般普通钢中规定含磷量不超过 0.045%,优质钢要求含磷更少。生铁中的磷,主要来自铁矿石中的磷酸盐。氧化磷和氧化铁的热力学稳定性相近。在高炉的还原条件下,炉料中的磷几乎全部被还原并溶入铁水。如选矿不能除去磷的化合物,脱磷就只能在(高)炉外或碱性炼钢炉中进行。  铁中脱磷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在钢铁生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钢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于1856年贝塞麦(H.Bessemer)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但酸性转炉炼钢不能脱磷;而含磷低的铁矿石又很少,严重地阻碍了钢生产的发展。1879年托马斯(S.Thomas)发明了能处理高磷铁水的碱性转炉炼钢法,碱性炉渣的脱磷原理接着被推广到平炉炼钢中去,使大量含磷铁矿石得以用于生产钢铁,对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六、电炉底吹  电炉底吹:通过置于炉底的喷嘴将N2、Ar、CO2、CO、CH4、O2等气体根据工艺要求吹入炉内熔池以达到加速熔化,促进冶金反应过程的目的。采用底吹工艺可缩短冶炼时间,降低电耗,改善脱磷、脱硫操作,提高钢中残锰量,提高金属和合金收得率。并能使钢水成分、温度更均匀,从而改善钢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七、熔化期  熔化期:炼钢的熔化期主要是对平炉和电炉炼钢而言。电弧炉炼钢从通电开始到炉钢花伴料全部熔清为止、平炉炼钢从兑完铁水到炉料全部化完为止都称熔化期。熔化期的任务是尽快将炉料熔化及升温,并造好熔化期的炉渣。  

八、氧化期  氧化期和脱碳期:普通功率电弧炉炼钢的氧化期,通常指炉料溶清、取样分析到扒完氧化渣这一工艺阶段。也有认为是从吹氧或加矿脱碳开始的。氧化期的主要任务是氧化钢液中的碳、磷;去除气体及夹杂物;使钢液均匀加热升温。脱碳是氧化期的一项重要操作工艺。为了保证钢的纯净度,要求脱碳量大于0.2%左右。随着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电弧炉的氧化精炼大多移到钢包或精炼炉中进行。  

九、精炼期  精炼期:炼钢过程通过造渣和其他方法把对钢的质量有害的一些元素和化合物,经化学反应选入气相或排、浮入渣中,使之从钢液中排除的工艺操作期。连铸机出坯  连铸机出坯  

十、还原期  还原期:普通功率电弧炉炼钢操作中,通常把氧化末期扒渣完毕到出钢这段时间称为还原期。其主要任务是造还原渣进行扩散、脱氧、脱硫、控制化学成分和调整温度。高功率和超功率电弧炉炼钢操作已取消还原期。  

十一、炉外精炼  炉外精炼:将炼钢炉(转炉、电炉等)中初炼过的钢液移到另一个容器中进行精炼的炼钢过程,也叫二次冶金。炼钢过程因此分为初炼和精炼两步进行。初炼:炉料在氧化性气氛的炉内进行熔化、脱磷、脱碳和主合金化。精炼:将初炼的钢液在真空、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氛的容器中进行脱气、脱氧、脱硫,去除夹杂物和进行成分微调等。将炼钢分两步进行的好处是:可提高钢的质量,炼钢车间缩短冶炼时间,简化工艺过程并降低生产成本。炉外精炼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常压下炉外精炼和真空下炉外精炼两类。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钢包处理型炉外精炼及钢包精炼型炉外精炼等。  

十二、钢液搅拌  钢液搅拌:炉外精炼过程中对钢液进行的搅拌。它使钢液成分和温度均匀化,并能促进冶金反应。多数冶金反应过程是相界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扩散速度是这些反应的限制性环节。钢液在静止状态下,其冶金反应速度很慢,如电炉中静止的钢液脱硫需30~60分钟;而在炉精炼中采取搅拌钢液的办法脱硫只需3~5分钟。钢液在静止状态下,夹杂物上浮除去,排除速度较慢;搅拌钢液时,夹杂物的除去速度按指数规律递增,并与搅拌强度、类型和夹杂物的特性、浓度有关。  

十三、钢包喂丝  钢包喂丝:通过喂丝机向钢包内喂入用铁皮包裹的脱氧、脱硫及微调成分的粉剂,如Ca-Si粉、或直接喂入铝线、碳线等对钢水进行深脱硫、钙处理以及微调钢中碳和铝等成分的方法。它还具有清洁钢水、改善非金属夹杂物形态的功能。

七、啤酒发酵技术的工艺流程?

啤酒发酵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水处理

水是啤酒的主要原料,因此水质对啤酒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酿造前,需要对水进行处理,包括去除杂质、调整pH值和硬度等。

2. 糖化

糖化是将麦芽中的淀粉转化成麦芽糖和葡萄糖的过程。糖化分为两个阶段:麦芽糊化和淀粉酶水解。在糖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pH值,以确保淀粉能够被完全转化。

3. 过滤

糖化后,需要将麦芽渣和其他杂质过滤掉,留下清澈的麦汁。通常采用压滤或离心过滤的方法进行。

4. 煮沸

将麦汁加热至沸腾,加入啤酒花进行煮沸。煮沸过程中,可以调整啤酒的苦味和香气。煮沸后,需要对麦汁进行冷却。

5. 发酵

将冷却后的麦汁加入发酵罐中,加入酵母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将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会影响啤酒的口感和香气。

6. 熟化

发酵结束后,需要将啤酒进行熟化。熟化的时间通常在几周到几个月之间,这个过程中啤酒会继续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变得更加平衡和柔和。

7. 调配和灌装

最后,需要将熟化好的啤酒进行调配和灌装。调配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调整啤酒的口感和香气。灌装则是将啤酒装入瓶子或罐子中,使其保持新鲜,并方便运输和销售。

以上是啤酒发酵技术的大致工艺流程,不同的啤酒品牌和类型可能会有所不同。

八、啤酒酿造的工艺流程?

现代啤酒生产主要流程有:

生产工艺流程:充氧冷麦汁→发酵→前发酵→主发酵→后发酵→贮酒→鲜啤酒↑菌种

这样啤酒就生产出来了

九、铸造的详细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的主要流程有:

1.模具生产部分:按照图纸要求制作制作模具,一般单件生产可以用木模、批量生产可以制作塑料模、金属模,大批量铸件可以制作模板。

2.混砂阶段:按照砂型制造的要求及铸件的种类不同,配制合格的型砂,以供造型所用。

3.造型(制芯)阶段:包括了造型(用型砂形成铸件的形腔)、制芯(形成铸件的内部形状)、配模(把坭芯放入型腔里面,把上下砂箱合好)。造型是铸造中的关键环节。

4.熔炼阶段:按照所需要的金属成份配好化学成份,选择合适的熔化炉熔化合金材料,形成合格的液态金属液(包括成份合格,温度合格)

5.浇注阶段:把合格的融熔金属注入配好模的砂箱里。浇注阶段危险性比较大,要特种注意。

6.清理阶段:浇注后等融熔金属凝固后,把型砂清除掉,打掉浇口等附设件,就形成了所需要的铸件了。

十、印刷的详细工艺流程?

印刷分为三个阶段:

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摄影、设计、制作、排版、输出菲林打样等。

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过印刷机印刷出成品的过程。

印后→指印刷后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后加工包括过胶(覆膜)、过UV、过油、啤、烫金、击凸、装裱、装订、裁切等,多用于宣传类和包装类印刷品。

扩展资料:

印刷(Printing,Graphic Arts,也用使用Graphic Communications即图形传播的)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印刷是把经审核批准的印刷版,通过印刷机械及专用油墨转印到承印物的过程。

在国家标准GB9851.1-1990《印刷技术术语》中,印刷的定义是:“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为此,最新的国家标准GB/T9851.1-2008中将印刷定义为:“使用模拟或数字的图像载体将呈色剂/色料(如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